最新研究


一、以不同的恐懼相關刺激物,以替代式經驗 (觀察學習) 學習恐懼的速度、強度及穩固性

【 Stimulus fear relevance and the speed, magnitude, and robustness of vicariously learned fear. Dunne, G., Reynolds, G., & Askew, C. (2017) 】

與恐懼相關的刺激物有分成兩種:恐懼相關(fear-relevant)及非恐懼相關(fear-irrelevant):

  1. 恐懼相關: 蛇、蜘蛛等會危及人類性命的物件。
  2. 非恐懼相關: 花朵等不會危及人類性命的物件。

一般而言,認為在演化上人類對於對其有害之事物的學習恐懼能力較強,因而能以較快的速度習得恐懼並懂得迴避,同時對於恐懼的學習也能維持得較長久,藉此增加其生存機率。然而,本研究即以孩童為樣本測試,比較恐懼相關及非恐懼相關的刺激物,是否在學習的速度、強度及穩固性上有本質的差異。


二、類音字學習

【 Difficulty in Learning Similar-Sounding Words: A Developmental Stage or a General Property of Learning? (2016) 】

這篇論文主要想探討嬰兒學習母語跟成人學習第二語言,在學習機制上的差異。主要透過比較聽起來很相似的單字學習上的困難的差別來研究,看這樣子的學習困難是只存在兒童發展階段還是一個普遍的學習特性。

成人與幼童一樣,雖然能有意識的分辨兩個單字讀音上的差異,但會有學習上的困難,代表分辨單字讀音是學習相近單字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這也指出有一個共同的語言學習機制存在幼童學習母語與成人學習第二語言之間。


三、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 (2000) 】

研究的是自我效能,評估一個人利用自身技能完成某項指定的任務的能力。 由自我效能的來源歸納出其影響結果,最後根據實驗得出幾項增進自我效能的方法,實踐這些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習能力。


四、問題本位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2004) 】

有一種學習方式叫做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讓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假設的情境找出問題所在,透過知道自己之不足自行找出答案,不但可以訓練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也能同時促進學生勇於在團隊中表達自我,與同儕間的溝通以及互動也能隨之進步。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