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們可以做什麼?

根據上述研究與實例,我們可以發現某些類型的生活壓力和經驗較易使人產生憂鬱、焦慮、強迫等類型的精神疾病症狀。而面對這些症狀,可透過「三級預防」作為應對方法,並可經社會支援及正常思考習慣緩解病情。其中三級預防可分為三個階段: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及三級預防。

(一) 三級預防

1. 初級預防

為減少個體罹病率及促進心理健康所做之預防措施,由於目的在維持個人健康狀態,因此實施對象為無罹患心理疾病的民眾。(周才忠,民90)
可藉由減少環境中罹病因子、提升民眾對心理疾病認知、促進個人心理衛生等方法來達成預防之目的。

2. 次級預防

即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病患病情顯露或發生時,即早介入,使發病時間縮短,以避免疾病對個體及社會造成傷害。(Katz & Ather, 2009)

3. 三級預防

針對不同心理疾病做治療及復健,以保障患者對自身及他人的安危。其中較詳細的治療方法可詳閱下章「心理異常的治療」。

(二) 緩解方法

1. 社會支援

(1) 一般性社會支援:如向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詢問等等
(2) 協助患者解決「使其成為患者的生活事件」:除一般社會支援,此方法可幫助患者解決引發症狀的根源。

2. 思考習慣

(1) 正常思考習慣 (良好思考習慣)
(2) 焦慮思考習慣:檢測自身是否對何物有緊張焦慮的想法(陳秀蓉,民93)
(3) 強迫思考習慣:強迫思考會使自己焦慮的事物(ane769896, 民99)

然而,上述兩種緩解方法應用於各類精神疾病症狀時,效果並非同等顯著,例如:

  • 當「社會支援」、「正常思考習慣」作為緩解方法時,其效果大小順序皆為: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
  • 「良好思考習慣」和「來自家人的支持」對於強迫念型症不但沒有削減效果,反而具有增強作用。然而,這兩項發現究竟是屬於穩定無誤的,或是不穩定而偶然發生的錯誤現象還有待釐清。
  • 對於不同性別,緩解作用亦具有不同的成效。研究指出,男性比女性更能支持「比起用強迫型思考習慣,用焦慮型思考習慣更能預測個人會不會罹患焦慮症狀;而比起比用焦慮型思考習慣而比起,用強迫型思考習慣更能預測個人會不會罹患強迫念型症狀」的結果。

總的來說,本土研究已顯示出的結果為:

  • 就強迫症而言,「社會支援」的強弱對女生組具低度抑制性影響力,然而在男生組則看不出顯著影響。
  • 就焦慮症而言,「焦慮思考習慣」比「強迫思考習慣」對於焦慮症狀具有更大影響力,此基本假設已經獲得相當正面的支持。
  • 就憂鬱症而言,「社會支援」在任何性別皆具中等且相似程度的顯著影響力。

(三) 結語

中國弱勢及少數群體在特有的環境下產生出不同於常人的心理狀態,其深深影響自身未來的發展;靈魂附身在亞洲被視為和鬼神有關,迷信宗教及文化教育低落處的農村或家庭較常發生;經歷地震後,倖存者形成特殊迴避與回想的心理,嚴重時,甚至轉變為憂鬱症等心理疾病。

台灣因為特殊的島國文化脈絡發展與特有的生活模式,因此而有跟其他西方地域不同的心理思維方式。甚至中國與東亞、東南亞也有自己的一套心理學研究理論,而本土研究的貢獻即是針對這些與其他國家學者的研究做出區別。


圖六 Sad woman at window during a rainy day (Becchetti, 2013)

(四) 參考資料

  1. ane769896(民99年6月12日)。強迫性思考~走不出的迷宮【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xuite.net/ane769896/twblog/95189770-強迫性思考~走不出的迷宮

  2. Becchetti, S. (2013). Sad woman at window during a rainy 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ocksy.com/58124

  3. Katz, D., & Ather, A. (2009). Preventive Medicine,Integrative Medicine &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 Commissioned for the IOM Summit on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 Retrieved from http://www.iom.edu/~/media/Files/Activity Files/Quality/IntegrativeMed/Preventive Medicine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the Health of the Public.pdf

  4. 周才忠 (民99) 。台灣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初級與次級預防工作與評估之現況調查研究。中國心理學會40屆年會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組口頭發表論文。

  5. 陳秀蓉(譯)(民93)。焦慮性疾患的治療(原作者:G. Andrews, M. Creamer, R. Crino, C. Hunt, & A. Page)。臺北市:五南圖書。(原著出版年:1994)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