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摘要

  治療,意味著面對問題,並嘗試解決。過去,人類視非正常者為惡魔,將一切反常行為怪罪在病患天生的懶惰、反骨,因而不曾正視他們。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理性的思考一切問題的原因,從中發現了心理異常的因素,進而控制,甚至消除。

  本章節接續上一個章節對於心理異常的介紹,說明心理異常治療的歷史流變、各種主要療法、國外近期的研究、與針對本國的研究,而後將本章所描述的學說,套用在生活應用影音書籍方面,希望更能讓讀者有親近感。

核心觀念

  於此,我們探討建構心理異常治療學說的基礎。歷史的流變,讓心理違常者脫離那段令人悲傷的過往,直到現今,人們正視心理異常,以正確的心態面對與處理。

  而核心架構中,心理異常治療分為兩大系統,心理療法與生理療法。前者著重於患者內心的思想,運用前述章節的認知學習行為、心理動力等方式,讓患者控制自己。後者運用人類的生理基礎,以藥物或手術的方式控制患者的行為。

  在預防與療效評估方面,我們探討治療的實際療效,並引入了「安慰劑效應」與「自發緩解效應」,增加讀者對療效評估的了解。而心理異常所造成的影響之預防,更提示了人們要正面心理異常,及早治療,預防更深一層的傷害。

最新研究-英文期刊

  我們選擇了近期期刊,嘗試與讀者分享,以新穎的角度詮釋心理異常治療,包括如何看待療程、治療的必要性、治療的對象、與近來發展出的多種療法。

  從夏洛特的研究中,我們能發現醫病關系的改變,病患不再只是聽從醫生的指示,還要有自己的判斷,當療程令患者無法接受,隨時都能停止療程,重新尋找協助。而塔伯所言,心理治療師其實也可能是病患,每一個受過傷害的人,都是心理異常治療的對象,而勇於面對,接受治療,便能將傷害降至可接受範圍內......

  我們還介紹了,音樂、藥物、電擊、精神外科治療的最新研究,讓讀者明白,心理異常治療的療程可以很輕鬆,也可能需要承擔龐大的後果。

本土研究

  在這個小節裡,我們提及了音樂團體治療、森田療法、及臺灣憂鬱症患者能尋求的協助。

  經由高雄醫師協會議決,人們能夠在台灣進行音樂、繪畫等團體治療。降低病患對心理異常治療的排斥感,並藉由同伴的互助增加安全感,與媒介的薰陶,使病患更能放鬆、降低激躁行為。促進了病患自我察覺的能力,對整體的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而森田療法,受中國思想頗深,強調與異常共處,化事物為己身,接納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一切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進而不使異常情況影響生活,對於東方人來說,是較符合生活哲學的療法。

  憂鬱症,不只是世界衛生組織的21世紀三大疾病,也是生活於高壓力環境的臺灣人,應當注意的課題。華人社會風氣保守,很多人甚至認為,尋求心理異常治療的幫助等同於承認自己「有問題」,而事實上,臺灣提供豐富的協助管道,只要有需要的人,都能接受專業的建議,治疾於小,以防其大患。除了運動、與親友談天,適時的以專業人士的建議處理心理異常,才是正確面對問題的方式。

生活應用

  經過一個章節的了解,我們在這裡介紹,心理異常的治療與日常生活的連接,我們盡量介紹生活中常常聽見的相關詞彙,包括了憂鬱症的相關知識、遊戲治療、園藝治療、催眠治療。

  遊戲治療,即是在遊戲的過程中,讓孩童釋放內心的情緒,治療師藉此觀察、評估孩童的心理異常。孩子們也會在遊戲中學習表達自己,發現自己的想像力,與提高自我掌控能力與自信。

  園藝治療則是分為植株與景觀療程,適用於憂鬱症、自閉症、恐慌症等心理異常的治療方法。藉由植株療程,讓患者能從種子開始,終至死亡,讓患者更深一層的了解生命意義。而在景觀療程的過程中,患者敞開各種感官,提升與世界的連結,達到治療效果。

  催眠,根據定義,是創造一個繞過理性思考的工作平台,催眠治療即是在催眠狀態下,讓患者接受對自己有利的暗示。人們可以淡化受創經驗、或藉此改變生活習慣,亦可套用自證預言,增加信心與達到更佳的生活品質。

書籍影音

  我們蒐集了九部YOUTUBE及TED的影片,希冀能讓讀者透過多元的媒體,了解本章所提及的知識,並深入探討心理異常的原因與較合適的療程。此節亦收錄了六本相關書籍,每本書都有特定的主題,如:《刺蝟的愛情》在探討談話治療、《治療師的懺悔》則收錄了治療失敗的案例、《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的作者強調對心理異常的了解與正視,並提醒讀者,除了藥物之外的療程也許更能改善病情。

  透過這個章節,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所收穫,不僅理解心理異常的治療相關知識,還能試著正視所有的心理異常。如同我們開頭所描述的,每個人都享有發楊自身光輝的權利,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讓他們以合適的方法,綻放他們的美麗。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