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異常例子-自我認知與厭食症之關係
本篇論文為 Body Image And Eating Disorder In Adolescence , 作者為 Rodica Gabriela ENACHE。主要研究飲食失調(厭食症、暴食症)對於青少年自我認知以及性格的影響,並分析飲食失調與自尊的關係。
(一) 青少年時期的自我認知
根據Erikson (1986, 2015)的研究,青少年在青春期早期主要的發展任務是形成自我認知(self identity),也就是知道自己是甚麼樣的角色,以及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而在青春期晚期,則是和旁人建立規屬感。為了完成上述兩種任務,有四項事情必須完成:
- 接受身體的改變
- 建立價值觀以及決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 發展生涯規劃
- 學會不再依賴父母
(二) 青少年飲食失調的特徵
研究顯示,青少女對於體重的擔心,是造成飲食失調以及自我貶低、覺得自己沒有用的重要因素。根據DSM-V (APA, 2013),飲食失調包含以下類型:
- 神經性厭食症
- 神經性暴食症
- 暴食症
- 異食癖
- 反芻綜合症
- 飲食/餵食失調症
- 其他飲食/餵食失調症
- 非特異飲食/餵食失調症
研究顯示,95%青少女會因為擔心自己過重,以及受到社會上對於女生體重的刻板印象而感覺到壓力,有些因此導致厭食症,即使實際上他們並未過重。多數人會想要減肥,達到理想的身型,不論男女、體型如何,還是會感受到這份壓力。
(三) 研究
1. 研究指標:
- 計算青少女發生飲食失調症的風險
- 計算青少女精神不穩定及焦慮的程度
- 評估青少女對於自己身體的自信
2. 研究假說:
- 假設飲食失調症和其精神不穩定、焦慮有直接的正相關性
- 假設飲食失調症和其對身體的自信有直接的負相關性
3. 研究對象:
從Constanta和Tulcea中隨機抽取60名年紀位在14-20之間的青少女
4. 研究工具:
(待解釋)
- The 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 for Children - EDI 3
- Zuc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 ZKPQ
- The Body Esteem Scale for Adolescents and Adults - BESAA; Mendelson, Mendelson and White, 2001
(四) 結果
- The Correlation Pearson Coefficient is r=.450, p=.006
透過上述研究工具,發現精神不穩以及焦慮和飲食失調症之間有很大的正相關性,假說一有很高的可信度。
- Correlation Pearson Coefficient r =.-693, p=.00
研究工具結果顯示,愈低的自信和飲食失調愈有關係。
(五) 結論
青少年對於身體的自信代表著其對於身體的認知以及自尊。在飲食失調症的發展中,對於自己身體的看法是一項很關鍵的因素。,這點對於青少年來說更加顯著。
神經性厭食症教常發生在那些被父母稱做漂亮、擁有模特兒身型的青少女中。這些青少女通常會不太有自信,因為他們認為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透過過度的節食,他們會覺得可以有效控制他們的身體。這些青少女會排斥長大和身體成熟,心性發展也會較為緩慢。
(六) 參考資料
R.G. Enache (2017). BODY IMAGE AND EATING DISORDERS IN ADOLESCENCE. Agora Psycho-Pragmatica.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