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影音
本節主編:王藝霖
本節作者:周慧芬、彭子淇
一、科普書籍
書名:智力測驗的歷史-決定天才或低能兒的合法
- 作者:史蒂芬‧穆達克 (Tephen Murdoch)
- 譯者:周春塘
- 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社
- 年代(第一版):2009
- 出版日期:2009-9-22
- 切題描述: 本書描述智力測驗的由來
- 內容概要:
此書簡述人類在歷史上很多次地,利用智力測驗作為人類菁英和渣滓的篩選器,以科學作為幌子、用「合法」為掩飾的惡劣方式對待被鑑定為低能兒的人。此書剖析智力研究的成果,也檢討其錯誤,強調別因為智力測驗的結果來區分高下,斷定一切。
2. 書名:七田真如何激發幼兒智力與才能
- 作者:七田真
- 出版社:世茂出版社
- 年代(第一版):2000
- 出版日期:2014-05-02
- 切題描述: 父母親對子女的幼兒教育與互動會深深影響幼兒的發展,本書先概述幼兒從出生到六歲以前的三個發展階段,再詳談零至四歲各階段有效刺激幼兒智力與才能的幼兒培育方法,全書強調在幼兒出生後透過反覆訓練及早開始培養其思考力、創造力,避免偏頗的稱讚(責備)、偏激的行為。
- 內容概要:
父母親的教育與行為也會深深影響幼兒的發展,本書將幼兒出生到六歲以前分成三個能力發展階段,提供各個階段對應的的培育方法,來刺激幼兒的智力與才能。
3. 書名:智力資本及其管理研究
- 作者:張小紅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年代:2008
- 出版日期:2008-01-01
- 切題描述: 智力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本書即在說明智力資本的發展與管理
- 內容概要: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智力資本成為組織到國家發展中最重要的資源。本書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為基礎,研究智力資本的發展與管理,最後提出智力資本管理的不同模式。
4. 書名: 論智力:智力發展的生物生態學理論
- 作者:塞西(s J cecI)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年代(第一版):1996
- 出版日期:2009-3-1
- 切題描述: 本書利用生物生態學對智力理論做全新的詮釋
- 內容概要:
將智力比喻成認知複雜性的函數,其複雜性程度越高,智力水平的越高。而智力的表現是由生物潛能及生物因素的後天實現來決定的,且其表現型並非由基因或環境單一決定,而是兩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網路影音
片名: Insight in psych 16 “Testing and Intelligence”
- 出版社: Annenberg Media
- 網址
- 切題描述:本影片探討測驗是否真的能夠透析一個人的智力、潛意識
- 內容概要:
影片中探討各種測驗的可行性以及造成的影響。比奈首先發明智力測驗的基礎是建立在,智力是一種動態的認知過程;然而,後人卻漸漸轉變成認為智力是單一、不會改變的特質,甚至可作為預測未來學術成就、職業表現的根據,因此發展出各種智力測驗。
智力研究大概可以分為兩大取向:- 心理計量取向:是指智力理論以智力測驗為工具,以因素分析為方法,以測量結果的資料為立論的根據;目的是希望用客觀方法取代主觀偏激的批評,進而消除種族,社會地位,性別,外表等等差異造成的先入為主印象。
- 多維取向: 理論上主張智力是由多種能力所組成,而非心理計量分析方式所認為的單一結構。哈沃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分成七大向度:語言、數學邏輯、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自我認知;羅伯特.斯騰伯格(Robert Sternberg)強調實踐性智力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發現從不同的智力理論上看來,對於智力的解釋,越來越趨向多元,且相信智會隨著年齡、經驗、學習、社會互動而有增長,人是一個複雜的個體,除了傳統的智力外,如果能從多元智力的角度,從不同的能力去肯定孩子,也許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某一種能力的資優生。
片名: What 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Machine Learning)?
- 網址
- 切題描述:描述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學習過程以及與人類之間未來互動的可能。
內容概述:
人工智能已經有長達六十年的歷史,當時一群電腦科技研究人員想試試看,機器是否能夠像小孩一樣,透過測試和修正錯誤去發展一套分析方法。
人工智能可以自我修正,雖然是文字建構成的,但他們有想像力、創造力,另外,雖然它讀取資料和語言產出都可以直接透過人類語言,不需要使用程式語言來跟他溝通;另一方面則是電腦學習,它們會記憶並隨著時間漸漸變聰明,但不同於人類,他們不會有短期記憶遺忘、資訊量過大、睡眠剝奪、分心等等困擾。
人工智能透過經驗累積來學習,分析數以萬計的資料結論出一種演算法則,再透過不斷測試去驗證這個演算法對的正確性,漸漸就變聰明了;有些甚至模仿人類腦部的結構,幫助人類、機器去解決問題。
世代都在想像人工智能未來的可能分歧、想像一個被機器復仇、混亂的社會,但更具有邏輯性的問題應該是,它會如何影響你的工作?若與人工智能合作,它能幫助我們在更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
片名: Controversy of Intelligence: Crash Course Psychology #23
- 出版社: CrashCourse
- 網址
- 切題描述:介紹多種不同的智力因素,包括G因子、優生學、智商測試,影片中都有詳細的介紹。
- 內容概要:
- G因子: 人完成任何一種作業的過程都是由G和S兩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例如,一個人完成算術推理測驗作業是由G+Sa來實現的,完成言語測驗作業是G+Sb來實現的。一般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共同基礎。雖然人們都有這種智力,但每個人具有這種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個人完成各種特殊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智力。一個人具有完成這種活動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備完成他種活動的特殊因素。G因素是智力結構的基礎和關鍵,它代表一般的心理能量,相當於生理能量,各種智力測驗的目的就是通過廣泛的取樣來求得G因素。
- 優生學: 影片中簡單的提到優生學起的起源。英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高爾頓將這一新的領域命名為優生學。優生學基於達爾文理論,因此許多優生學家擔心藥物和社會福利等現代制度會在人類中造成生物退化。為緩解生存競爭,現代社會允許“低等物種”繁殖。而優生學的目的卻與這一退化趨勢相反,因此人類能夠促進進化過程。
- 智商測試: 本影片敘述智力測驗的發展歷史,法國心理學家比奈在1903年發表了「智力實驗研究」,1905年受法國巴黎教育局委託,與西蒙(Simon)合作發明了一個測量智力的工具-『比西量表』, 發展測驗把一些需要特殊説明的學生區別開來。到了1908及1911年,他們對量表作了修正;至此,智力測驗就在世界各國盛行起來。
- G因子: 人完成任何一種作業的過程都是由G和S兩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例如,一個人完成算術推理測驗作業是由G+Sa來實現的,完成言語測驗作業是G+Sb來實現的。一般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共同基礎。雖然人們都有這種智力,但每個人具有這種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個人完成各種特殊活動所必須具備的智力。一個人具有完成這種活動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備完成他種活動的特殊因素。G因素是智力結構的基礎和關鍵,它代表一般的心理能量,相當於生理能量,各種智力測驗的目的就是通過廣泛的取樣來求得G因素。
片名: 常態分佈與智力測驗:多少人智商160以上
- 出版社: 未知
- 網址
- 切題描述:講述比納智力量表和韋氏智力量表實際代表的意義。
- 內容概要:
介紹常態分佈與比納智力量表和韋氏智力量表的關係,並結合時事帶領觀眾實際了解智力量表中的數字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