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摘要
前兩章中我們分別探討了認知歷程中的學習與記憶。本章我們要關注的是語言和思考在認知歷程扮演的角色。語言為思考的載體。人類藉由語言的使用──包含聽覺上的言語,以及視覺上的手語或文字──將個人獨特的想法,藉由詞彙與語音的組合,建構成句子;各個句子再連綴成文。人類文明的許多曠世鉅作及知識,便是由大量的認知思考及語言處理歷程累積而來。思考的過程可說是我們大腦處理認知內容的歷程。
【核心概念】
人類的語言,以及其思考的模式,是認知科學探討的主要範疇。因此我們將首先探討認知科學:什麼是認知科學?認知科學的範疇包含哪些學科?認知有哪些基本的元件和模式?接著探討人類的語言。語言學將語言進行結構化的分析,包含語音、構詞、句法、語意等子領域。人類因在生理構造及認知複雜度的優勢,因而較其他動物發展出更為細緻的溝通系統。在簡介語言架構後,包含人類成長過程中的發展,與語言在生活中的使用──包含理解、產出,以及其對文化的影響和生理機制。
思考有包含兩個層面:心像思考以及命題性思考。心像思考藉由心理表徵,形成圖像化的思考捷徑。命題性思考首先以概念為世界萬物進行分類,進而形成命題。推理則是由演繹、歸納等不同方法,判斷命題間的有效性或發生的可信度,協助我們進行理性判斷。我們進行思考是為了解決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種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首先須定義問題的範疇,再使用合適的策略、方法協助問題的解決。創意及發散、聚斂性的思考,有時也是脫離思考框架的好方法。
【最新研究】
語言學家至今仍不停的研究語言的奧妙之處,以及語言與人類之間神秘的關係。本節分成四個小節,分別是語言的使用及處理、心象及語言、媒體與視覺傳播中的語言、概念與推理。期望能透過整理最新研究,讓讀者在精熟課本的內容後能夠對本章節所探討的議題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也期望讀者能夠跳脫課本的框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體會自己、周遭的人以及傳播媒體與語言的互動。
【本土研究】
有別於西方語言學多以英語為主要研究對象,本節特別介紹在漢語語言學界眾多研究者所貢獻的研究成果。再者,在華人的文化環境中,人們的思考模式是否能準確利用西方的認知心理相關理論詮釋,這也是本節關注的另一主題。漢語在語言結構及文字呈現上皆與印歐語系有相當差異,究竟漢語使用者的語言發展、理解和產出有什麼特色?其差異又造成哪些影響?華人兒童及成人的思考又有什麼值得關注之處呢?
【生活應用】
語言的架構會影響我們思考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樣的差別最容易展現在兩個語言間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除了表達的形式之外,表達的內容同時也是翻譯者必須再三斟酌的地方。語言也可能蘊含性別歧視,蘊含性別歧視的語言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對性別的印象。學校常試圖教導學生「批判性思考」,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考?教師在教學現場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引導學生?語言教學同時基於語言學與心理學的理論,各種教學法是如何隨著理論變遷而演進的?
【書籍影音】
本節介紹語言及思考相關的科普書籍、文章與影音。包含兒童如何學習語言、曾經喧騰一時的《語言本能》,以及從語言學角度檢視語言癌現象的《語言癌不癌》。另有相關的影片,介紹語言如何影響生活,而生活的各面向,例如簡訊,如何影響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對語言學有興趣的讀者,也可參考本節所提供的課本書目,自行選擇喜歡的書本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