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月底吃土的時刻了。在總圖讀了一整晚的書,好不容易出來放個風,肚子也餓了。瞧瞧手中扁平的錢包,正愁著那阮囊羞澀,就在踏入全家的前一刻⋯⋯!!!一張發著藍光的小朋友在樹叢中隱約地向你招著手,你確定沒有其他人看見它,只有你,而肚子在這時又發出了抗議之聲,於是內心糾結的你伸出手⋯⋯
本章要討論的,就是在你伸出手以前,內心所經歷過的一段路程。為什麼你想要,為什麼你會決定撿起那一張千元鈔票?——這是動機。而你又是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伸出手?——這是情緒。在此,我們為這個章節所要討論的主題下定義:人類個體展現其行為之前,內在的醞釀過程,我們將之區分為動機與情緒。
動機為何?情緒為何?首先,在核心觀念一節,我們介紹兩者的定義與類別,並分享幾項基礎的理論,例如高中課本常見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對動機與情緒產生初步概念後,我們也會接著舉出幾項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動機類型與情緒類型的實例,讓讀者對本章的主題有更具體的了解。
再來我們會介紹動機與情緒領域的研究,最新研究、本土研究兩個小節,最新研究一節結合時下眾人注意的生活焦點,在動機與情緒領域著墨近年的研究發展;本土研究則將視野放置於介紹台灣本土心理學家在台灣所發展出的,具有台灣人特色的心理學研究。
對理論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之後,我們將視野轉向實務面,介紹動機與情緒的討論是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從了解人際互動間的動機與情緒開始,加上運動、玩樂、減肥等題材,呈現貼近生活中,無時無刻都可能出現的心理學。
最後,作為延伸,我們分享了一些和動機與情緒有關的影片及書籍。透過實驗與人物的訪問,一窺動機與情緒在心理學中如何形塑人的行為,而書籍則是以傘狀方式開展,延伸到不同的議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