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念


前言

  本章旨在探討人一生的發展歷程,並簡單的介紹發展心理學的重要理論。

  發展心理學為一門探討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生理、心理、社會發展的歷程以及各種因素造成之影響的心理學分支。我們在此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幼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中老年期,並分別探討各個階段的生理、認知及社會情緒的發展。

  個體從出生到十二歲的階段稱為幼年期,可再細分為產前期、幼兒期、兒童前期、兒童後期四個階段。幼年期的個體生理成長快速,而其認知發展則受到先天與後天因素的交互影響。在此章節我們主要會介紹Sean Piaget的幼兒認知發展理論,也會稍微提到其他不同派系之間的差異。在社會情緒發展的部分則以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為主。

  十二歲後,個體開始進入青少年期,也就是俗稱的「青春期」此階段的發展大約持續到二十歲為止。青春期的個體生理上最顯著的發展為第二性徵的成熟,而此時期的個體認知處於一種模稜兩可的混沌狀態,開始學會去思考抽象而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得出的結論卻不一定成熟,此時期的青少年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主義。另外,根據Erikson的理論,青少年期的階段發展目標為自我認同與角色統整,若未能通過認同危機則容易陷入認同混淆,也就是對自我的價值未統一的狀態。

  二十歲後,個體步入成年期。成年人無論在心智或身體機能的發展皆已成熟,更有著「成年人的自覺」。此階段之階段性任務為建立親密關係及傳承經驗,也要開始面臨「中年危機」及衰退的到來。

  四十歲後,個體漸漸朝中老年期邁進。人體的生理機能約於四十歲後開始走下坡,女性在四十到五十歲間更要面對更年期所帶來的焦慮感;而認知發展方面,中老年期所要面對的挑戰主要有記憶力的衰退,甚至是阿茲海默症等老年疾病的到來;中年人會有「中年危機」的困惑,而老年人則要開始學會接受即將來臨的死亡,如何圓滿的過完一生,是此階段個體最重要的課題。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