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記憶
崔豔娟《交替傳譯中長時工作記憶研究》
當我們從外界接收訊息後,我們的大腦會先對訊息作初步的整理、歸類,然後暫存在短期記憶中,接著,較為重要的訊息會被更進一步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可能會一段時間都不再響起,但當我們有需要使用的時候,便會再次從長期記憶中提取出來到短期記憶來使用。
一、以口譯人員為例探討長期記憶與記憶訓練
需要大量長期記憶的工作首選非口譯人員莫屬,口譯工作和筆譯的最大不同之處便是口譯需要即時且正確的處理大量的訊息,而不能反覆思考來源的信息,並查閱字典、仔細校對,短暫儲存的工作記憶想必不敷使用,因此口譯工作者的長期記憶資料庫必須非常龐大才能應付如此工作量。於是,自20世紀中期以來,因為對口譯工作者的需求大量增加,許多語言學、認知心理學、記憶心理學等學者,開始研究口譯工作者的大腦運作過程、語言的快速轉換方法、長時記憶的儲存與提取方式,乃至得出一套有效培養口譯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對口譯教育做了不少改革。
因此,崔豔娟在〈交替傳譯中長時工作記憶研究〉[23]裡想要了解長時記憶對口譯工作的影響。採用實證法,對20名大學英語專業的研究生,進行兩個不同材料的長時工作記憶檢測實驗,在每一個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聽一段英語聽力材料,然後回答作者設計的10道客觀選擇題。這兩段材料均在一分到一分半時間的長度。每篇中包括10 個句子,而每個句子大約是20個單字。
在實驗裡,他採取兩個實驗去探討這樣的問題,在實驗1使用英語專業學生必定拜讀過的經典名著《傲慢與偏見》作為材料;實驗2則是以一篇最近新聞發表--關於未來電動車的科技展覽說明,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非常陌生的,而實驗結果如下圖:
可以發現受試者在實驗1明顯作答的較為出色,平均分數比實驗2高出了12.5分,這是因為受試者對實驗1的材料《傲慢與偏見》通常都已經有足夠的認識,也就是說長期記憶資料庫裡已經有這些資訊的存在,因此在作答時能夠快速的長期記憶提取出資訊來作答。
也就是說,受試者對熟悉的材料的處理比不熟悉的好,這說明了長時記憶對口譯的重要性非常高,口譯工作者為了追求口譯的速度和正確性,必須要時常閱讀,吸收新知,才能保有對語言的敏感度和長期記憶資料庫的活絡。這項研究也表明了長期記憶是可以透過大量的學習、訓練來增進,而不是有限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