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 Psycology of Sport

  運動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參與運動者的心理歷程與行為的科學。研究人員通常有兩個目的:去瞭解個體的心理如何影響生理表現;去瞭解參與運動如何影響個體的心理。舉例來說,運動心理學家會想瞭解自信心高低的不同與運動表現的關係。[1]

一、心理學帶給運動的影響

  心理學與運動表面上看起來是兩個毫不相關的領域,但是實則不然。運動員們在運動場上表現上的差異,除了運動員們自身運動能力的高低以及比賽設施等等這些基本上無法改變的方面,還包括了很重要的一向內在可改變的因素: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運動員在參與運動賽事時,體內會因為受到各式各樣的反應和刺激進而分泌出許多不同種類的激素。而運動員們的心理狀況也是影響激素產出的重要原因之一。簡單來說,正向的心理狀態,如:自信,會給運動員們帶來更好的表現以及做出更快速且準確的臨場反應。而負面的心理狀態,如:緊張(適度的緊張由科學證明過的確可以提升比賽品質,此處所討論的為過度緊張),會給運動員們在比賽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進而造成失誤。以下探討幾點會影響運動員心理狀態的因素。[2]

1. 主場優勢

  所謂的主場優勢,即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獲勝的幾率要高於在客場比賽的獲勝機率。會造成這種理論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有不同的看法:

  • 相較于客場比賽,運動員對於主場總是比較熟悉的,可以以輕鬆自在的心態完成比賽內容。
  • 相較于客場比賽,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不必經歷舟車勞頓,可以在自家主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訓練,以逸待勞。
  • 相較于客場比賽,運動員在主場比賽時所受到的觀眾歡呼聲一定會比較熱情比較多。如此一來便能提升運動員的士氣,促使運動員有更好的表現。

  NBA芝加哥公牛隊球星德里克-羅斯(Derrick Rose)就曾經明確的向媒體表示,他非常厭倦在客場比賽,他無法忍受在客場比賽時,當地球迷的嘶吼以及鬼吼鬼叫。而即將退役的MLB波士頓紅襪隊球星大衛-歐提茲(David Ortiz)也曾表態,自己比較喜歡在主場作戰,因為他很享受主隊永遠享有在下半局的進攻機會,感覺掌握了比較多的主動權,不用怕因為突如其來的一個失誤就輸掉比賽,而是永遠保有反攻的機會。而在奧運會的賽場上亦是如此。2012年的溫布頓網球公開賽上,英國當紅網球名將艾迪-穆瑞(Eddie Murray)沒能如願奪下冠軍。但是他僅僅在四天之後就走出失敗的陰影,繼續投身於訓練館當中。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也明確地承認,並不想在自己家門口輸掉比賽,希望在即將到來的倫敦奧運會上能夠有更好的表現。

2. 對手的強度

  關於對手的強度給運動員的心理狀況以及比賽狀態所帶來的影響,並沒有一份很清楚的資料來顯示這種狀況。主要原因是因為不同的運動員在遇到同一個對手的時候,他們的心理狀態顯然不會完全一樣(會有比較級之分)。而對手的強度之所以會隊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運動員自己本身的心理建設。正所謂遇強則強,遇弱則弱。但是與此同時,也是有那些「比較合乎常理」,遇強則弱,遇弱則強的運動員。

  前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就曾經表示,若遇到「可能」比自己強的對手,他就會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奪走比賽勝利,並試圖不讓對方留下太好看的資料。而現役的眾多MLB球星都一致表態不想面對洛杉磯道奇隊的賽揚明投克雷頓-科蕭(Clayton Kershaw),原因是不想被他變化幅度極大以及控球及其精准的變化球還有又快又准又有尾勁的快速球給羞辱。但是礙於沒有明確的資料以及資料統計,對手的強度對於運動員在心理層面上的影響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3. 運動員過去比賽的成績以及比賽外所面臨的狀況

  這兩樣事物會給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帶來影響,其原因不必贅述。2016年NBA東區半決賽開打前,克裡夫蘭騎士隊當家球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就表示,自己有完全的信心可以在這一輪淘汰亞特蘭大老鷹隊。縱觀過去幾年騎士隊與老鷹隊的隊長成績,詹姆斯和他的騎士隊可說是「獵鷹高手」,幾乎沒有敗績。而去年兩隊在東區決賽會師,騎士隊也是直落四淘汰了老鷹隊。後來事實也是如此,騎士隊再次以直落四淘汰了老鷹隊。而運動員們在場外所面臨的狀況,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運動員們在比賽時的心理狀態。NBA湖人隊球員狄安吉洛-羅素(D’angelo Russell)曾經在飯店裡偷偷錄了了一段自己和隊友尼克-楊(Nick Young)的對話,對話內容大致為,尼克層背著自己的未婚妻和其它女人開房間。事後,這段影片莫名其妙流傳在網路上(已經證實非羅素所為),造成渲染大波。東窗事發後,尼克再也無心打球,變得心不在焉,只在乎如何修復和未婚妻的關係。縱觀整個體育介,這兩件事物對於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其影響是比較直觀且不言而喻的。

  以上幾點為人們比較耳熟能詳的心理學對於運動員的影響,其實心理學對於運動員的影響遠不止如此,此處不再做過多論述。

二、如何建立強而有力的心理建設

既然心理學能夠給運動員帶來莫大的影響,那麼自然也會有人研究出克服它們的辦法。以下詳述幾種至今已經在體育節被運動員廣泛使用的心理訓練方式:

1. 放鬆訓練

  所謂放鬆訓練,意即透過在訓練過程中的放鬆,模擬比賽時的調整狀況,使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能夠正常發揮自己的實力。不勝枚舉的研究以及事實證明,比賽中過度的緊張往往會給運動員們造成可怕的後果。這些緊張或焦慮不僅導致舉重、田徑 等需要大肌肉群爆發力的動作項目無法順利完成,對於如射箭、射擊等需要小肌肉群穩定控制的項目也頗有影響。

  根據研究以及過去的比賽資料顯示,每分鐘超過或低於最佳心跳率值2下的些微心跳差異,就會造成單支箭得分超過3分的差距,進而對成績產生絕對的影響。放鬆訓練的具體實施方法為,讓運動員進行完整的放鬆(大約需要半個小時)。然而透過一周3次,每次約20分鐘的縮減版課程,運動員逐漸可以在賽前以數分鐘,甚至數秒鐘的時間達到快速放鬆,進而長時間維持自身最佳的運動表現。

2. 目標設定

  MLB紐約洋基隊投手麥克-皮內達(Michael Pineda)在過去幾年因為受到傷病影響,出賽頻率非常不穩定。而身為年輕投手的他也一心一意只想著丟出一顆顆火球將打者三振出局。正是因為這種心態讓他的手臂一次又一次被操壞,失分也隨著健康狀況不佳越來越多,讓他不得不離開賽場進入傷病名單「進場維修」。而在2016賽季開季,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新目標:在新球季投滿200局。(一般來說只有健康且失分數不高的投手才有辦法達到這個目標。)正是因為這種心態上的裝變,讓他不再一味著催他的剛猛速球,而是以更多不同的投球策略來與打者周旋。運動員給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定要是實際可行,且有助於改善自己之前的問題的,如此以來這個目標才設定得有意義。

3. 自我對話

前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曾經對自己說過下面這段話:「我去看一個石匠敲石頭。他一聯敲了100次,石頭仍然紋絲不動。但當他敲第101次的時候,石頭裂為兩半。可我知道,讓石頭裂開的不是那最後一擊,而是前面的一百次敲擊的結果。」科比利用正面的自我對話,激勵自己持續練習,他說服自己,失敗就是成功的基石,而他也真正地在運動上獲得榮耀的回饋。

  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自我對話方式:停止思考法。停止思考法是在面臨特定情況(如:遇到不想看到的對手或負面思緒開始)時,心中馬上浮現一個巨大的「停止標誌」, 並在浮現的同時心中大聲默唸「停!」。 我們可以把它想像為電腦中「重新刷新」的功能,意即每當選手心中浮現這個標誌時,他須停止目前正在擔憂的事並重新開始,藉此阻絕了隨後不斷衍生的負面思潮。

4. 意向訓練

  所謂意向訓練,又可被稱作為冥想。在意象訓練中,運動心理學家會指導運動員如何在沒有身體動作的狀況下,利用大腦想像自身運動的狀況。彷彿你正在觀看一個內心的小舞臺上,小小的你正在執行你所從事的運動。這樣的冥想使得運動員可以在毫不費力的情況下增加運動的練習,這對於身體疲憊甚至受傷無法進行活動的運動員尤有助益。意象訓練還可以幫助從未經驗過的行為,例如運動員可利用多樣化的意象,製造不同情緒、賽會特徵進行比賽策略或情境模擬,並達到建立因應策略的目的。

  2010年NBA總決賽第六場比賽開打前,洛杉磯湖人隊以總比分2-3落後於波士頓塞爾蒂克隊(7戰4勝制)。湖人隊總教練菲爾-傑克遜(Phil Jackson)在賽前把所有隊員聚集在更衣室中做了總計超過十分鐘的冥想。而之後的比賽,湖人以大比分獲勝將總比分扳平,並在第7場比賽中再度獲得勝利,捧起了總冠軍獎盃。當然僅僅憑藉這樣就說冥想是個對運動員有效調整心理狀態的方法似乎過於武斷。但是賽後多名湖人隊球員都向媒體表示,正是那次的冥想讓他們的內心平靜了許多,進而有辦法在接下來的比賽拿出爆炸性的演出。

三、運動心理學的未來

  隨著心理技能訓練在國際運動賽事使用的普遍化,運動心理學的介入已成為當代運動科學化的訓練中,達到顛峰表現不可或缺的關鍵。雖然國內已經開始起步,相較於國際上的使用與運用,仍有可積極進展的空間。另一方面,運動心理學家或運動心理 諮商員的需求層面也有逐漸多樣化的趨勢。

  事實上,不僅是運動選手與教練,只要是 與「人類動作表現」有關的場景,運動心理都可能對其有所助益。包括極地訓練的科學家、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人、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賽車手,甚至是外科手術的醫生,由於其工作環境充滿著高壓力,以及具有一出錯就可能導致生命危險的特質, 使得其訓練中都會邀請運動心理專業人員參與,期望給予這些身處極限(或醫事)場域人員協助,成果也都獲得好評。[2]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