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網路成癮

案例一:一位母親陪同國中二年級兒子來求診,主訴最近幾個月來睡眠不好、白天腰酸背痛、疲勞倦怠、精神不濟,擔心其肝腎功能不好,經仔細詢問才發現,近幾個月來因晚上睡不著乾脆上網排遣時間,終致沈迷網路遊戲,造成作息日夜顛倒、作息錯亂的慢性失眠。

案例二:一位二十四歲男性,與女友交往四年且同居,主訴自己對青少女「不健康」的性需求,一個星期會花三到八小時瀏覽網路上的少女照片。這樣的強迫行為使他對自己的感情關係感到矛盾,害怕向女友坦承、避免和女友有性生活、對於外出社交感到障礙,且心情低落、懷有罪惡感。

案例三:一位二十四歲女性主訴三天前出現右腳腫大走路疼痛問題,問診後了解到個案除上班工作時長時間的電腦文書工作外,平日休閒嗜好就是上網與網友聊天,有時整天下來可以坐在電腦前連續近二十小時。經診斷發現原來個案經常久坐未活動,造成小腿深部靜脈栓塞。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型態也因此有了巨大的改變,網路的普遍與發達更是造成如此巨變的重要原因。在現代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透過智慧型手機連上網路我們能隨時隨地接收到新資訊,例如:社會上或國際上的即時新聞、朋友的動態等等,這樣的科技進展在我們能掌控它時能為彼此生活帶來之前時代所沒有的便利性,然而相反的,若當我們被這樣的科技掌控時,將會對彼此生活帶來負面效果,這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網路成癮」。

紀錄片「迷惘:暴走的青春」

(一) 定義與症狀

  網路成癮定義為:具有一切因網路有關的事物而產生強迫性、並且已影響個人正常生活、家人、伴侶、朋友及工作環境等的行為。網路成癮者可能會將網路設為生活的優先事項,重要性甚至高過家人、朋友或工作,成為規劃生活的原則中心。另外,網路成癮因為未被認定達到疾病的構成要素:不舒服 (dis-ease, suffering) 、行為無法控制 (incapacity),在目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與診斷手冊中並未列為疾病,而是稱為紊亂 (disorder),然而由於這樣的判斷取決於目前觀察到的現象及對這些症狀的看法,現在關於這方面的討論逐漸增多,不排除未來新發現而將此列為疾病的可能性。

  網路成癮無法藉由單一行為而判定,但同其他成癮症狀具有四項特徵:過度使用、造成負面影響、戒斷症狀、耐受性。戒斷症狀指的是在停止從事使其成癮行為時出現的不適症狀,例如極度焦慮、情緒低落等;耐受性是指成癮者的滿足感下降,例如之前上網四小時會感到滿足,現在卻需要六小時才能感受到相同程度的滿足。

  當出現強迫性或過度專注的網路使用、想隱藏自己的上網行為,並且無法控制或停止而影響自身生活型態時,則很可能具有網路成癮的問題。此外,如果發現網路的使用規律明顯的改變自己的情緒時,很可能網路成癮的問題正在形成。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重點並非個人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而是網路影響自己的生活到什麼程度,如需要更進一步地確認,現有資源可提供測驗以作為重要參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網路使用評量表

(二) 成因

  某些物質或行為若能為其帶來愉悅感、紓解負面情緒便提供動機使個人會想取得或服用其物質,從事其行為,如果再加上孤獨感(主觀感受)、低自我認同感,很可能便會「依賴」這些物質或行為,出現成癮現象,以從中獲得成就或歸屬感及愉悅感並紓解壓力,而也有研究指出基因可能也和容易成癮與否具有相關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成癮者在嘗試控制自己行為卻失敗時,可能會因隨之產生的自我價值感受下降,情緒鬱悶,反倒回去尋求那些成癮物質或行為帶來的情緒紓解感,形成惡性循環。網路成癮原因除了有以上所述之外,其特殊的媒介性也形成一定的成癮原因,包含:使用價錢低、可以隨時使用、採用匿名可以幾乎不受現實控制 (暢所欲言、為所欲為) 等等。網路成癮實例可根據沈迷原因略分為下列幾種:

  • 線上遊戲
  • 色情網站
  • 社群網站 (例如聊天室、臉書) 成癮
  • 賭博、消費 (和金錢有關)
  • 資訊過度蒐集

(三) 治療方法

1. 對於成癮者本身

  把網路成癮看成複雜問題,而非單純是網路的過度使用,體認網路成癮的核心問題不在網路世界,而在現實生活:和戒除其他成癮物質不同的是,戒菸、酒、毒品的目標很明確,想盡辦法去除對這些物質的使用即可;戒除網路成癮,則是在每日和網路朝夕相處的情況下,改變使用網路的型態。而對物質或行為的成癮最根本的原因常並非因其本身多吸引人,而是自身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某方面的缺乏而需要對這些物質行為依賴,以獲取難以取得的愉悅或抒發感。因此,欲根本有效的解決成癮問題,最需要的是檢視自身生活,在心理、生理、家庭、學校、社會各層面評估,找出可能使自己一直無法獲得滿足感的原因並加以改善。

  專業心理治療能幫助網路成癮者認識自我、探索認同、做出改變,進而改善網路成癮。心理治療的模式,包含:認知行為治療、焦點解決短期諮商、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結構化團體認知治療、動機式晤談、治療式遊憩……等。網路成癮常和負向親子互動有關,透過家族治療,改善家人間的關係,大有助於網路成癮者的康復。臨床上也發現,家族治療能加速心理治療療效的進展。

2. 改善網路成癮的自助技巧

不同於其他如藥物的成癮需要完全戒斷對其的使用,改善網路成癮重點在於「適當控制」自己的上網行為:

  1. 把自己每天上網的合理時段或時數寫下來,並設鬧鈴提醒自己。
  2. 上網每半小時至一小時,提醒自己停下來,休息十五分鐘。
  3. 上網時一次開一個視窗,專心做好一件事,避免一心多用。
  4. 在休息時間或假日,暫停網路與手機的使用,安排真實人際、休閒或體育活動。
  5. 適度放空自己、接近大自然。
  6. 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7. 父母定期和孩子討論使用網路的狀況。
  8. 設定查看手機的頻率,譬如半小時或一小時才查看一次訊息。
  9. 避免隨時、或沒事就滑手機。
  10. 不要太快回應簡訊,放下已讀不回的焦慮。
  11. 把不必要的 app 提示音關成靜音,避免一直被干擾。
  12. 在學校、家庭、社交、會議等正式場合,暫時不查看訊息,尊重對方、也讓自己專心在對談內容上。

3. 對於成癮者家人朋友

  可以透過關心先了解成癮者本身狀況,是否情緒或生活上出現異常,並運用正向溝通方式:先表達「關心」、忍住「擔心」、同理其想法,避免當面指責和詢問,接著或許可以訂立健康規則,並持續提供陪伴關心,適時尋求專家諮詢,幫助成癮者改善自身問題。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