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會中不同族群之健康不平等

壓力從何而來?

你曾想過,你自己的健康狀況,其實跟社會給你的壓力息息相關嗎?研究發現,社會中的各個不同的群體容易會有健康不平等(Health Disparities)之現象,而壓力就是最主要解釋這個現象的因素。學者們認為低社經地位的人們傾向於擁有較高的壓力,而因為壓力就是造成罹病風險增加的因子,所以低社經地位、弱勢族群容易有較不好的健康。這個假說就常被稱為所謂的「壓力假說」。

  • 「壓力假說」示意圖

在我們生病時,我們常常會最直接的歸因於我們看得見的因素,例如:眼睛的使用過度、老師出了太多作業於是長期熬夜爆肝⋯⋯,但我們也常常忽略了那些影響健康的看不見的因素——「壓力」。那麼這些壓力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在2013年4月號的Perspective on Psychology [*]中作者們提到,壓力,可以是由於社會中,地位、種族、性別...等不同的分層的現象所造成的。壓力可以分為急性壓力源(Acute Stressors),和慢性壓力源(Chronic Stressors)。這謝慢性壓力源,就是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壓力因子。慢性壓力源可以包涵:住在高犯罪率的地區; 嘈雜的居住環境; 空氣污染; 高密度人口; 長期失業; 缺乏健康保險等。除了這些因為低收入所以,還有因為歧視與邊緣化所帶來的壓力。

1. 實驗簡介

作者以有民族大熔爐之稱的美國作為研究對象,特別是針對非裔、亞裔、拉丁美洲裔等非多數之族群。去分析低收入、少數族裔的壓力因子來源。由於之前相關的研究並不縝密(通常只是提出單一壓力因子與健康的關係,或者是無法進一步的舉證)因此作者希望更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去了解壓力對社會族群健康的影響。

2. 實驗方法和結果

作者採用了以社區為基礎的參與式研究(CPBR/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這個研究方法需要研究人員與社區居民從研究開始到發表成果都同心協力的合作。這個研究針對剛生產之媽媽作為研究對象,目標是了解媽媽及剛出生的嬰兒所受到來自社會之壓力,並且努力使得這個因為收入、種族的不同的壓力能降至最低。

研究在五個不同型態的地點(三個都會區、一個郊區、一個鄉村)針對的2,448名母親及1,383名父親進行為期兩年,每六個月一次的研究。這些較低收入的受試者有超過50%是非裔、25%是拉丁美洲裔、剩餘的是白人與其他,研究並將這些受試者依收入多寡分為「貧窮」、「頗窮」、與「非貧窮」,但發現其實各族群在每個貧窮分層裡比例並沒有相差太多。實驗中運用了各種方法蒐集資料,例如自我報告、醫療紀錄、生物標記、社區鄰居的紀錄等,並觀察身體調適負荷(Allostatic Load)---因生理因素而產生的壓力賀爾蒙,在各個族群之間的變化。實驗中的目的是探討越多種的壓力源越好,因此他們採訪了這些受試者有關於:財務壓力、懷孕壓力、生活大事件、長期壓力、人際暴力、種族歧視壓力、和家長壓力。


B : Black 非裔美國人;L : Latino 拉丁美洲裔美國人 W: White 白人;Marginal : marginally significant ( p < 0.05 or p < 0.10) 邊際顯著;ns : non-significant 不顯著)

3. 討論和反思

早在這個實驗之前,就有學者Myers(2009)[1]提出壓力源會對自身的認知處理及情緒管理產生負面影響,消耗自身的社會心理承載力,間接的對健康造成危害。這次的研究是延續了先前許多人提出的壓力假說,去更深入的研究不同種類的壓力與健康的關係。
本次實驗結果證明,詳盡的探討多種壓力因子之後,仍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即壓力會影響健康,而那些生活在低於貧窮線的人們、那些少數族群的人們也的確比其他階層的人更容易暴露在壓力因子中,造成對健康的危害。

知道了這個結果之後可以有助於改善我們的生活嗎?我認為,至少我們能理解到這個社會所給我們的無形壓力,並且試著去調適自己對於壓力的反應。除此之外,健康不平等這是一件政府需要努力改善的事情。政府可以更努力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去減少這些影響弱勢族群的壓力源。例如政府可以制定出更完善的醫療保健制度。可能更深入的是,去弭平健康的不平等,讓階級與階級之間不再那麼明顯,讓每個人在社會上都可以在同個起跑點出發。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