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影音

  這篇是超普通心理學中動機與情緒章裡面書籍與影音的部分。因此,本篇重點將會放在推薦和動機與情緒相關的書籍影音,並用文字說明所收錄的書籍影音和理論之間的連結。推薦內容除了會提到收錄的書籍或是影片中,能和理論相互呼應的部分,也同時分析裡面的人物以及部分劇情中的動機、情緒。

  理論實驗的部分包含情緒喚醒實驗、危橋實驗等實驗影片,也有更多延伸的影片可以參考,以及很多人都看過的影集——《紙牌屋》、《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這些耳熟能詳的影集中,其實也有能和動機與情緒理論結合的情節。另外,本篇也選出兩部膾炙人口的電影——腦筋急轉彎,以及引起許多學生共鳴的三個傻瓜作為理論的延伸參考。書籍的部分,除了推薦與理論相關的科普書之外,特別獨立出一般書籍,希望一般社會大眾能透過常接觸的小說來理解心理學的理論。以下分成科普書籍、一般書籍、軟體、影片、影劇分類做介紹。

一、影片

1.情緒喚醒實驗(by Dr. Harriet de wit)

  當人們出現顫抖、呼吸急促等與情緒相關的生理反應時,是否會對自己的情緒有相同的解釋?

  實驗設計中,同樣拿到安非他命的兩組實驗者,被告知的內容物並不相同,一組被告知是興奮劑,另一組則謊稱為無作用的安慰劑。被告知是興奮劑的實驗者在出現焦慮、亢奮的身體情況後認為是藥物造成的影響,因此表現上較有活力、樂觀;而被告知是安慰劑的實驗者因為不清楚身體反應的原因,厭惡這種突來的生理反應,感到沮喪、焦躁。這說明情緒不只是身體內的生化反應,可能還會受到大腦的主觀認知解讀而有所不同。影片中的實驗結果可參照〈核心觀念:情緒取向〉中的「情緒綜合理論」,了解更多大腦與身體對情緒的影響。

2.情緒病專訪(受訪者:臨床心理學家 林玥彤)

  專訪內容主要是情緒病的簡略介紹,包含情緒病的種類、可能症狀及治療建議。透過此影片,我們可以藉由參考〈本土研究:華人情緒表現〉的章節,重新檢視華人處理情緒時習慣的方式,並思考其與情緒病之間的關聯,其實現代人擁有情緒問題的比例並不低,但因為缺乏客觀的科學數值或難以統整成大眾能輕易理解的情緒知識,使得一般人無法得知自己或旁人是否確有情緒病,進而不予理會。

  除了情緒病,並檢視自己的情緒之外,也可以同時參考〈應用心理:情緒管理〉中,對於「情緒調適」的描述,初步了解面臨情緒問題的調適方法。若想更進一步了解影片中所提到的「抑鬱」、「焦慮」,可參考〈最新研究:情緒〉中的「情緒與身體」,其中提到更多關於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3.談叫人意想不到的激勵科學(speech given by Dan Pink)

  以往為了提高員工績效,管理者大多使用「蘿蔔與棍子」的方式給予鼓勵與懲罰,但演講者丹尼爾.品克提出:機械性地給予獎勵在現代並不能提高人類的動機,反而是一種隱藏成本。人們開始依賴外在獎勵作為工作的動力之後,同時驅使人們工作的、屬於內在動機的自主性(Autonomy)、掌握度(Mastery)、使命感(Purpose)會被削弱,以致於當外在動機被移除時,人們就完全失去對工作的投入。尤其現代需要靈活思考的工作越來越多,當人們越依靠外在獎勵、不再對工作擁有熱忱時,表現出的結果也出乎意料地不好。因此品克建議應該專注於提高對工作的熱情與目標的明確,從內在產生完成它的衝動,才是維持長時間高效率的做法。

  同時在影片中也可得知,人們在解決需要創意力及思考性的問題時,大部分是「內在動機」在鼓勵人們——人們會主動地想要找到答案,這種驅動力可以參考〈核心觀念:內在動機〉的內容,同時與〈生活應用:成就動機〉對照,也可以想想自己平常面對問題時的想法,或許能有更多的體會。

二、影劇

1.腦筋急轉彎 Inside out (2015)

  這是一部和情緒及記憶有關的電影。由於這個章節所介紹的為動機與情緒,所以下面會以情緒作為討論點。片中主角十一歲的小女孩萊利,舉家搬到舊金山後,經歷換環境後的不適應,以及接踵而來的情緒反應。但更重要的是電影將人的情緒擬人化成五個角色:樂樂、憂憂、驚驚、厭厭跟怒怒,而他們每天會在大腦總部控制著她的想法和行動。不同時刻的情緒會影響記憶玻璃珠的顏色。一開始他們的重點都在讓萊利快樂,但經過一連串的事件,樂樂發現其實憂憂對於穩定萊利的精神有更大的效果。本片主要參考的是保羅.艾克曼的基本情緒理論,將情緒分為:驚訝、憤怒、厭惡、快樂、悲傷、恐懼。而影片中因為劇情呈現等安排,所以將之簡化成剩下:憤怒、厭惡、快樂、悲傷。可以在片中觀察這些基本情緒在生活中的影響,有興趣也可以對照本章節核心觀念,在「情緒的類別」那邊也有較深入的論述。透過電影,也可以看見調節情緒的重要性,就像核心觀念「情緒調適」那段所述,接受自己的情緒並適時的抒發負面情緒。
(圖篇來源:幕迷影評)

可同時參考影片:
I.《頭腦特工隊》導演告訴你人爲什麽會傷心? Pete Docter:Inside O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e52N7uBTw

II.腦筋急轉彎之活生生的情緒理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oXpEuWXBgo

III.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
Acknowledge and Embrace Your Negative Emotions | 陳永儀 May Chen | TEDxTaipe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J4zibW8_M
(11:35~)

2.三個傻瓜 3 Idiots (2010)

  《三個傻瓜》是一部耳熟能詳的印度電影,其中,除了對教育制度的批判十分發人深省之外,三位主角進入印度帝國理工學院(ICE)的動機也不盡相同。

  Farhan家境普通,全家人冀望他能成為一位出色的工程師,把所有的資源和金錢投注在他的身上,但是卻忽略Farhan真正的興趣和才華在於攝影;而Farhan進入ICE主要是父母的期望,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認同與讚美,所以乖乖聽話考上這所名校,很明顯可以看出Farhan的學習動機是屬於成就目標理論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中的「表現目標導向」,達到目標之後,酬賞是來自於別人。

  Rancho看似是一個天之驕子,來自一個有權有勢的大家庭,實際上卻是一個園丁的遺孤,為了幫家中少爺取得學位,Rancho代替他上大學;Rancho為了得到新的知識,即使不是以自己真實的身份去學習,他也覺得很滿足,因為對他而言,知識的獲得應該要來自於心中的好奇,而不是外界的填鴨教育。與Farhan不一樣的,是Rancho的學習動機屬於成就目標理論中的「精熟目標導向」,當達成自我設定的目標之後,所得到的是自我內心的滿足和喜悅。

  Raju熱愛機械與電子學,但是家中父親中風,姊姊礙於印度傳統文化而嫁不出去,全家人將希望寄託他的身上。Raju進入ICE的學習動機和Rancho相似,皆是發自內心喜歡即將學到的知識,屬於「精熟目標導向」,但是由於貧窮的家庭,讓他在面臨壓力而焦慮的時候,執行需要注意力的工作時,效率會明顯降低,所以即使他再喜歡所學的知識,也無法完整吸收、學習,這樣的壓力並沒有成功讓Raju成長,反而使他恐懼,開始尋求宗教的庇護;但當他自殺又再次重生之後,Raju變得不再害怕,為了生命而感激,如果失敗了,他也會再去找另外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這段經歷依據Schachter-Singer 情緒理論可分析出,Raju受到自殺後重生的刺激,生理和認知上出現變化,最後情緒上的改變,從恐懼變得不再害怕。Raju或許是一個不引人矚目的角色,但是他在《三個傻瓜》中,動機與情緒上的變化,很值得一一仔細分析。

  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境,是當Rancho成功幫學長Joe做畢業作品時,背景音樂放著歡樂的《ALL IZZ WELL》,但是攝影機拍到的卻是Joe在房間裡自殺身亡的畫面,這刺激了Rancho,在憤怒之餘還指責理學院院長的教育方針有誤,這裡可以看出動機與情緒可以互為因果關係,因為情境刺激下,Rancho憤怒,因為憤怒,有了接下來一切反應。當Rancho要求所有人在30秒內,查出他在黑板上捏造的兩個字的定義時,Rancho說:「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們興奮嗎?好奇嗎?為獲得新知事而激動嗎?沒有,你們都陷入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何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沒有,增加的只有壓力。」兩個學習動機理論在Rancho心中的地位高低不同,「精熟目標導向」才是學習真正的動機,讓學生對知識發自內心的追求,才是教育制度下應該啟發學生的。

  《三個傻瓜》十分貼近我們的大學生活,電影步調輕鬆歡快卻也隱含深刻的寓意,值得細細欣賞。此段分析中,可以同時看出不同角色在動機與情緒上的不同,若想更深入瞭解上述的理論,可參考〈最新研究:學習動機〉及〈核心觀念:心理學家解釋情緒的取向〉。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紙牌屋 House of Cards (2013)

  如〈動機與情緒〉這章節中〈生活應用〉裡「權力動機(Power Motivation)」所提到的,紙牌屋這部以美國政治為題材的美國影集,不僅受到許多好評,更可以從其劇情中看到「權力動機」的最好舉例。紙牌屋中的主角法蘭克・安德伍德 (Frank Underwood)就是一位能看出「個人化權力動機」的典型例子。在影集中可以看到他對於權力強烈的動機,讓他能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用盡一切方法踩著別人往上爬。影集一路帶著觀眾看主角如何和其他許許多多動機強烈的人們鬥爭,爭取權利,在政治界取得一席之地。影集將白宮政治黑暗的一片用鮮明生動的方式呈現,加上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其中也能看見心理學的理論。若對於「個人化權力動機」和「社會化權力動機」感到好奇,可回到〈生活應用:權力動機〉的篇章,有更深入的介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4.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Game of Thrones (2011)

  大受好評的《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改編自同名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中的第一部作品,作品中真實的呈現了暴力、情愛、人性,道出不同家族,為了「鐵王座」所展開一連串權力鬥爭的精采奇幻故事。在影集中也可看見每個人動機的差異,但一大共通之處也就是所謂「權力動機(Power Motivation)」,對於權力的強烈動機,驅使著每個人使出渾身解數,只有夠狠夠有能力才能在權力鬥爭中存活,踩著別人的屍體向上爬,爬上權力的頂峰,統治王國。畢竟這部影集的名稱就叫做「權力遊戲」,所以裡面幾乎可以在每一個人身上看見強烈的動機,不論是龍之母——丹妮莉絲Daenerys,還是多次攻打臨冬城的史坦尼斯——太多太多人,都在為了權力卯足了勁,拚實力也拚狠勁。在體會影集畫面的精緻與震撼、劇情的刺激無常時,別忘了看看裡面的人物是如何受到強大的權力動機所影響,若想了解更多有關「權力動機」的解釋,可參考〈生活應用:權力動機〉部分。

三、科普書籍

1.心理學家的面相術:解讀情緒的密碼
作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
ISBN:9867574222

內容摘要:
  保羅.艾克曼是情緒研究方面的翹楚,專精於非語言溝通。在本書中,艾克曼不僅以生活化的例子與科學的方式,簡單描述情緒的本質,從情緒的發生、原因,到表情的表達,讓讀者能察覺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並學會控制情緒,以減少傷害;也回答了我們平常對於情緒的一些問題:最常見的情緒誘因是什麼?有沒有可能控制這些誘因?我們為什麼有時會過於情緒化,或是感受到不適當的情緒?我們是否有方法處理這種情形呢?為什麼有些人擅於隱藏情緒,而其他人卻全寫在臉上呢?這本書可以作為〈情緒〉的補充,可從書中得到更多的延伸知識。
(圖片來源:心靈工坊)

2.情緒勒索
作者:周慕姿
ISBN:9789864060788
內容摘要:
  《情緒勒索》能讓讀者對「情緒勒索」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情緒勒索者可能會在有意無意中,透過多種直接或間接的手段,不論是要求、威脅、哭鬧、沉默等,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些程度上都會被情緒勒索,這本書是為了使被勒索者了解在情緒勒索背後牽扯到的自我價值感、罪惡感與安全感,並且透過提供改善方法以脫離情緒勒索的循環。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時常會過於在乎他人的感受,而容易受到情緒勒索,若從理論面來看,也可以說是受到太多外在動機的影響,因此更重視自己的情緒、增加自我價值,都能降低社會、他人對於自己的影響,進而改善情緒勒索的情形。有關「情緒勒索」的其他更深入的資訊及延伸,可以參考〈本土研究:情緒勒索〉,能更瞭解正在我們生活中,隨時發生的「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四、一般書籍

1.小王子
作者:聖.修伯里著;楊玉娘譯
ISBN:9789863163343
內容分析:
  「只有孩子才知道他們在追尋什麼。」因為孩子們大部分都是發自內心地做決定,來自個體的內部需求——也就是內在動機,飛行員為了不忘記小王子,決定寫下故事、重拾畫筆;小王子依著自己的心,問每一個問題、做每一個決定,這也是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小王子代表著每個大人心中最單純的存在,最接近那個純真的自己。
  除了可以在這本書看到最純真的內在動機之外,在小王子與玫瑰、小狐狸的互動中,也可以看出一些愛情心理學——依據Deci與Ryan (1985) 提出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我的星球上有一朵花,每次都是她先開口的。」這是小王子對玫瑰的描述,而玫瑰發現如果自己不表現出需要小王子的那一面,他就有可能會離開。從中可以簡單分析出,小王子在這段關係中較偏向「自主感導向」,努力並積極維持這段關係,而玫瑰比較偏向「被控感導向」,當自我受到威脅才會驅動個體去做某些事情,屬於被動去維持關係的行為。但是,小王子也不是在每段關係中,都是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他與小狐狸的相處時,比較偏向「被控感導向」,小狐狸傳達「馴服」的概念給小王子,小王子被動地遵照小狐狸的指示,才慢慢體會什麼是「愛」。從這兩段關係可得知,「愛情動機導向」其實是一段連續性光譜。關於「愛情心理學」的部分,可以參考〈本土研究:愛情與人際篇〉中的「自我決定論」。
  「你把每件事都扯在一起,跟那些大人一樣!」那些大人所做的決定,在小王子的眼中都很奇怪,其中原因與社會性動機相關——由他人所引起。鐵路轉轍手說過:「沒有人會對自己所在的地方滿意。」自大狂一聽到的掌聲就會舉帽致意,除了讚美,聽不進任何話語;企業家為了搶先別人、擁有比別人更多,每天庸庸碌碌,重複做著沒有意義的事,這兩者可以看出典型的「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內驅力」,來自於約翰.威廉.阿特爾金(John William Atkinson)的期望價值理論,在小王子的眼中,看似不可理喻的行為,都是大人為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國王的動機與前兩者不太相似,偏向「權力動機」,在他的心目中,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子民,喜歡追求權力,享受支配、控制、影響他人的過程。這兩部分的動機可參考〈生活應用:心理性動機〉中,對於「成就動機」與「權力動機」皆有更深入的描述。
  《小王子》是一部經典的作品,不同時期閱讀,會有不同的感覺。若以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每個角色、每一句話都有起源於不同的動機,是一本很值得反覆思考的作品。
(圖片來源:台灣大學圖書館)

2.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ISBN:9579159882
內容分析:
  白先勇的《台北人》,這本書裡面有許多短篇,可以從這整本書中看見許多動機、情緒上的變化以及相關理論。
  以〈一把青〉為例,可以簡單的看到馬斯洛人類需求階層理論的縮影,馬斯洛認為人類的行為動機來自於需求,如同抗戰勝利後,飛行員們回到繁華的南京,能吃飽穿暖了,打贏了安全上也暫時沒有疑慮,這時候小夥子們就開始找老婆,尋找對愛情的需要。因為局勢動盪,飛行員們又得親上戰場,而小太太們守在地面上,只能等著被通知,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噩耗。從書中可以看到,因為局勢的分離沒辦法滿足這些太太們在感情上的歸屬,因而產生許多的情緒,分離時的悲痛,等待時的失落、無助,如同師娘所說的她們需要狠起心腸來,打麻將忘卻一切。她們受對感情需求的影響,比較沒能往更高階層的自尊與自我實現,但反觀那些飛行員,他們在感情上有個穩定,在地面上的歸屬,因而能追求自己的自尊、自我實現,甚至為了自我實現犧牲在戰場。然而這對在地面上的小太太們來說卻是失去了一切,失去當初山盟海誓的愛情。朱青在情緒上崩潰了,沒能有好的情緒調節,因而產生後面看到放蕩、輕浮、較無所謂輕鬆的形象。師娘在情緒上的反應相較之下沒那麼明顯,師娘已經看淡了,所以能夠繼續的走下去。國共內戰的節節敗退,大家又回到為了活下去奔波的歲月,生活都有困難了,自然對愛情也沒辦法堅持。到台北落腳後,生活穩定了,開始有聯誼活動,頭髮白了的師娘,和三十多歲的朱青又碰了面,這時也可以看出兩人面對丈夫過世的不同態度。師娘忙著過生活,漸漸忘卻大陸的事情,朱青選擇用輕鬆的態度面對新生活,不再輕易託付歸屬。在一把青中,可以看見馬斯洛人類需求階層理論的縮影,也可以看到當動機無法被滿足時會產生的情緒。
  書中其他短篇,不乏看見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受內在動機的驅使,追求個體內部的需求,然而動機的類別就又分成生理上的動機:為了不要挨餓,可能只好選擇當酒家女溫飽;抑或〈孤戀花〉裡嫖客性的動機。或是社會性動機:〈國葬〉中的秦義方為長官盡心盡力,為了得到他的讚許。也能看到許多馬洛斯的理論,在戰爭和動盪的時局中,大家只能追求溫飽,追求活著,等生活安定後,才開始尋找情感上的依靠,不論是〈一把青〉裡的人物,還是〈孤戀花〉裡的總司令。然而感情歸屬的失去或是不順利,總讓他們痛苦、難過,看到動機和情緒之間的影響,這時情緒調節的重要性便顯現出來。然而《台北人》中比較容易看到的不是調節,而是一種無奈、看淡的悲涼,我想這也是因為總歸上台北人是一本小說,並且紀錄的是那個時代動盪的無情,與許多曲折的人生吧。
  《台北人》雖然和我們這個時代感覺相隔比較遙遠,但能從裡面看到許多那個年代的故事,以及那個年代中的困難與選擇。雖然我們並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能能透過書對於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的體會。其中〈一把青〉在2015年由公視改編成同名時代劇,裡面除了小說中的情節外,涵蓋更多大時代的故事,讀完文字後,再重新欣賞一次時代劇,將能透過畫面,體驗更深刻的衝擊。

3.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
作者:前少年A
譯者:蘇默
ISBN:9789571366364

內容分析:
  此書描述關於1997年間,發生於日本神戶市的連續兒童殺傷事件,關於當事人——少年A,關於他的過去、他的犯案經過、他的重生、他的歉意,前少年A的文筆很好,對於其心理層面的描述十分詳盡,閱讀時卻不會枯燥乏味,前少年A的犯罪動機頗為複雜,包含對死亡的體驗、動手嘗試、殺了不同的人,每次犯罪的目的不盡相同,動機也不如媒體報導上的單純。這本書除了十分值得研究之外,我們也能透過兇手的角度看生死,反思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幸福是多麼難能可貴。若想更瞭解,或是閱讀完之後,想回頭檢視犯罪心理學的理論,可以回到〈生活應用:犯罪心理學〉。
(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五、軟體

Affectiva
  Affectiva是埃及科學家Ranael Kaliouby在2009年在美國麻州成立的新創企業,最初源自於MIT針對自閉症患者,開發幫助辨別及理解他人情緒的系統研究。Affectiva 使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分析面部表情或網絡上視覺內容中非語言的線索,而非傳統技術所使用視頻中的語言或對話。從最初四千名演員的各種表情中,得到分析的系統,在之後更多達十億的面部表情資料庫加入後,Affectiva可以更加精準的推測面部表情代表的情緒。現今Affectiva網站資料庫中,以統計達來自75個不同國家,超過400億個情緒資料點,Affectiva在未來或許大大改變社交軟體以及公司的行銷方式,也會讓我們的生活大有改變。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